(一)要約定義
要約又稱為發盤、出盤、發價或報價等.根據《合同法》第14條規定,“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二)要約應具備的條件
(1)內容具體確定.
(2)必須是特定人所為的意思表示.
(3)要約必須向相對人發出.
(4)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
(三)要約邀請
要約邀請是當事人訂立合同的預備行為,只是引誘他人發出要約,不能因相對人的承諾而成立合同.在發出要約邀請以后,要約邀請人撤回其邀請,只要沒給善意相對人造成信賴利益的損失,要約邀請人一般不承擔責任.
(四)要約生效時間
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采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統接收數據電文的,該數據電文進入該特定系統的時間,視為到達時間;未指定特定系統的,該數據電文進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統的首次時間,視為到達時間.
(五)要約的效力
要約的法律效力表現在對要約人的約束力和對受要約人的約束力兩方面.
首先,要約對要約人的約束力.此種約束力又稱為要約的形式約束力,是指要約一經生效,要約人即受到要約的拘束,不得隨意撤銷或對受要約人隨意加以限制、變更和擴張.這對于保護受要約人的利益,維護正常的交易安全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要約對受要約人的約束力.此種約束力又稱為要約的實質約束力,在民法中也稱為承諾適格,即受要約人在要約生效時即取得依其承諾而成立合同的法律地位.
(六)要約的撤回與撤銷
要約的撤回是指要約人在發出要約以后,未達到受要約人之前,宣告取消要約.我國《合同法》第17條規定:“要約可以撤回.撤回要約的通知應當在要約到達受要約人之前或者與要約同時到達受要約人”.要約的撤銷是指要約人在要約到達受要約人并生效以后,將該項要約取消,從而使要約的效力歸于消滅.《合同法》第18條規定:“要約可以撤銷.撤銷要約的通知應當在受要約人發出承諾通知之前到達受要約人.”
(七)要約失效
要約的失效,也可以稱為要約的消滅或者要約的終止,指要約喪失法律效力,要約人與受要約人均不再受其約束.要約人不再承擔接受承諾的義務,受要約人亦不再享有通過承諾使合同得以成立的權利.